余甘子果实二年三熟栽培技术
余甘子果实二年三熟栽培技术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及绿色发展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202302AE090023 )项目资助;云南省职工创新基金“余甘子药食优良种质发掘及应用”( 2015G30 )项目资助。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 )亦称滇橄榄、油甘、庵摩勒、庵婆罗、望果、米含等,灌木或乔木.其果实药食同源,作为药源,在«滇南本草»«本草纲目»«藏药标准»和«中国药典»中均有收录,富含没食子酸和维生素 C ,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健胃消食、抗衰老、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及降血压等功效;作为水果其风味独特,富含糖、酸、矿物元素,初食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在我国南方水果市场和全国奶茶等快消品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随着储藏保鲜、留树保鲜技术进步及良种应用,余甘子鲜果周年供给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储藏保鲜投资大、成本高,产品应用场景有限;留树保鲜落果损失率达 20%~80% (损失率与留存时间正相关);良种无法实现周年供给.研究余甘子果实反季节栽培技术,实现鲜果全年供给、增加栽培效益,逐渐成为学者和种植户的共识.余甘子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在生长过程中突遇极端干旱、病虫危害、人为胁迫等因素导致落枝、落叶或落果,具备生长条件后仍然能够正常再次开花结实 .根据余甘子的这一生物学特性,我们于 2015 年始开展了余甘子反季果栽培技术研究,创新集成二年三熟栽培技术,于2023 年 8 月 获 国 家 发 明 专 利 授 权 (授 权 公 告 号:CN113767807B )。

1 栽培技术
11 地块选择
选择海 拔 1200 m 以 下、 ≥10 ℃ 年 有 效 积 温4500℃ 以上、年最低气温 3℃ 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13℃ 以上、具灌溉条件、生长健壮、处于盛果期的余甘子林地.适合的栽培地气候、灌溉条件,能够实现余甘子冬季不落叶,以保证冬季能够生产反季果。
12 品种选择
选择果实成熟期 9 月上旬前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包括但不仅限于‘保山 2 号’‘保山 3 号’‘高黎贡山’余甘子.果实生长期越短( ≤100d )的品种越适宜。
13 一熟果生产与适时采收
按照余甘子常规栽培技术 ,加强待处理植株土壤、肥料、水分、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果实成熟后,及时在 9 月上旬前完成采收,为二次果生产提供时间保障。
14 胁迫树体休眠
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胁迫树体休眠.具体措施包括:叶面喷雾 5%~7% 尿素溶液 1 次;5~7d 后,再叶面喷雾 6~8 波美度石硫合剂 1 次,强迫栽培植株休眠,促使 养 分 快 速 回 流 树 体, 5~8d 后 开 始 落 枝、落叶。
15 二熟果生产
当落枝、落叶率达 85% 以上时开展整形修剪,提高雌花比例、坐果率及优质果率.修剪可刺激余甘子再次萌芽开花,于盛花期喷雾 03%~05% 的磷酸二氢钾、03% 硼肥和 01% 尿素混合液,连续 3 次,每次间隔期 7d ,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次年 3-4 月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
16 三熟果养树生产
二熟果采收后,土、肥、水、树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保证三熟果正常生产,促进恢复树势,为下一轮的“二年三熟”筑牢树体基础。
2 生产案例及成效
21 果实产量
于 2020 年初,在云南省隆阳区潞江镇丛岗村桤木洼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余甘子丰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106hm2 ,地理坐标为北纬 25°11′28" 、东经 98°49′54" ,海拔 1100m 、年平均气温 204℃ ),选择 2008 年种植、株行距 4m×5m ‘高黎贡山’余甘子 66 株, 0267hm2 (4 亩),每连续分布 11 株为 1 个处理、共 6 处理 3 重复,对照开展二年三熟生产试验,果实成熟期采收实测产量. 2020-2023 年 4 年间,共开展了 2 轮二年三熟生产与常规生产(一年一熟)对照试验,测产结果详见表 1 .由表 1 知:4 年间,常规生产余甘子果实产量 10109kg / 667m2 、年平均果实产量252725kg/ 667m2 ,二 年 三 熟 生 产 余 甘 子 果 实 产 量13284kg/ 667m2 、年平均果实产量 332100kg/ 667m2 ;二年 三 熟 生 产 较 常 规 生 产 果 实 产 量 平 均 增 加79375kg/ 667m2 、增幅 314% 。
表 1 余甘子果实一年一熟与二年三熟产量对照表单位:kg/ 667m 2

22 经济效益
根据 2020-2023 年余甘子果实采收时市场价格,统计 4 年间试验植株果实销售额(表 2 ).由表 2知:4 年间,常规生产余甘子农业产值 50018 元/ 667m2 、年平均产值 125045 元/ 667m2 ,二年三熟生产余甘子 农 业 产 值 83 172 元/ 667 m2 、年 平 均 产 值207930 元/ 667m2 ;二年三熟生产比常规生产农业产值年均增加 82885 元/ 667m2 、增幅 663% 。
表 2 余甘子果实一年一熟与二年三熟经济效益对照表单位:元/ 667m 2

3 小结
余甘子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选择低海拔、高积温(海拔 1200m 以下、 ≥10 ℃ 年有效积温 4500 ℃ 以上、年最低气温3℃ 以上)地块,集约化栽培条件下,余甘子表现为常绿树特征,是实现余甘子果实二年三熟栽培生产反季果的前提条件。
集约化试验栽培条件下,余甘子二年三熟生产较常规一年一熟生产,年平均果实产量增加 7937kg / 667m2 、增 幅 314% ,产 值 增 加 8 2885 元/ 667m2 、增幅 663% .
余甘子二年三熟栽培技术,具有操作技术简便、成熟可靠、无害环保、果实适口性大幅提高、栽培效益好等特点,有效解决了 3-5 月市场鲜果产品供给矛盾,对余甘子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和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